顧名思義,御筆匾額是指君主用自己的筆跡所賜的牌匾。 這些御筆碑除了贈予國內(nèi)建筑和臣民外,還贈予朝貢國和朝貢國。 清朝的許多皇帝都對書法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。 其中康熙、雍正、乾隆是書法最好的三位。 他們的碑刻和牌匾遍布全國各地的名勝古跡。 今天我們就盤點(diǎn)一下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皇帝留下的經(jīng)典御筆碑,看看它們背后都有哪些精彩的故事!
康熙御筆碑
康熙在位六十一年,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。 他的書法功底深厚。 其書法清晰飄逸,其書法成就不亞于他六次下江南。 然而這位一生酷愛書法的皇帝卻很少題字,所以康熙的御筆是所有皇帝筆墨中最不受歡迎的。 因而有“康熙一字抵千金”之說。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康熙皇帝在各地留下的書法珍品吧!
避暑勝地
康熙題匾“避暑山莊”
承德避暑山莊,又名承德宮、熱河宮,位于河北省承德市。 建于18世紀(jì)初,由皇宮、皇家園林和宏偉的寺廟組成。 清朝康熙、乾隆年間,他們在承德度過了大約半年的時間。
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大門上方有一塊“避暑山莊”匾額,是康熙題寫的。 然而,牌匾上避免使用的單詞因“打字錯誤”而臭名昭著。 據(jù)說這是康熙為了避諱而臨時創(chuàng)造的字的變體。 據(jù)說,辛字下面的兩橫是故意多寫一橫,成為人們看到的三橫,以免有避諱的嫌疑。
冷漠而尊重
避暑山莊的正殿——丹波精誠殿內(nèi),懸掛著康熙皇帝親書的“丹波精誠”四個大字匾額。 這四個字寓意康熙皇帝追求清靜無為,以求達(dá)到德政,不忘誠敬天道祖宗。 對法律的癡迷。
當(dāng)時康熙皇帝已經(jīng)在位數(shù)年,看透了世間一切問題,所以寫下了這篇超越社會、歷史的深刻見解。 “淡然恭敬”或許就是他當(dāng)時最后的心和信條!
康熙御筆“丹波精誠”
少林寺
關(guān)于“少林寺”匾額,有很多故事。 據(jù)說,康熙皇帝來到少林寺時,方丈們使出一招,趁機(jī)請皇帝為少林寺題寫了這塊匾額。 關(guān)于少林寺的這塊匾額,流傳著三種說法:
1、匾額“臨”字上方刻有“康熙御筆之寶”方形印章,可見其確實(shí)是康熙御筆。 不過,看這匾額的書法,不難發(fā)現(xiàn)“紹”、“思”字的筆畫。 尤其是人物下部的筆畫,相當(dāng)不協(xié)調(diào)。 1928年軍閥混戰(zhàn)時,一場大火將匾額上的“紹”字燒得不留痕跡。 相傳當(dāng)時有一個人自稱是唐代書法家懷素的后裔,擅長書法。 他仿康熙書法,修復(fù)了匾額。 當(dāng)他將所寫的“少”字與“林”、“寺”字放在一起時,僧侶們稱贊這三個字就像是一個人寫的一樣。 準(zhǔn)備雕刻時,一位老和尚要求:“為了讓后人知道少林寺的血腥歷史,在刻‘少’字時,要留一個‘來歷’,好讓人們看出一些破綻。” 這件事被銘刻在匾額上作為傳說流傳下來。
康熙在匾額上題寫“少林寺”
2、據(jù)說是康熙皇帝題寫的。 民間流傳的康熙真品少之又少,故此匾額更是彌足珍貴。 俗稱三千金,因有三個字,各一千金。 后來發(fā)生火災(zāi),(寺)字是后來趙樸初寫的。
3.康熙皇帝從未參觀過少林寺。 山門上高懸的“少林寺”匾額,是從康熙手書的文章中挑選出來拼湊而成的,這就是所謂的文集。 少林寺借用了慶圣祖的名號,慶圣祖又借用了少林寺的宣威。 這被稱為兩全其美。 門額上掛著清圣祖手書的“少林寺”橫匾,上面鑲嵌“康熙御筆之寶”,黑底金字,典雅大方。
青神琴
康熙親題匾額,上書“清、沉親親”四字
“清神琴”三個大字也是康熙皇帝玄燁所書,中上方還蓋有“康熙御筆寶”印章。 書風(fēng)較“范偉中石”更為剛健剛健。 玄夜一生所寫的字體中,這一款是最為成熟的字體。 匾額左下角有勤訓(xùn)堂永珠藏印章兩枚。 據(jù)王士禎《池北場合》記載:“康熙二十一年,廣西巡撫郝玉書奏請賜御筆‘清神琴’三字。部議于期請求,將其發(fā)送給所有直轄省的州長。” 這幅畫在里面很自在。
吳和富
中間是《舞鶴頌康熙帝碑》
西湖孤山北麓的鶴房亭內(nèi),有康熙抄寫的董其昌的《萬鶴頌》碑刻。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書畫家。 他的書法出現(xiàn)于晉唐時期,并形成了自己的風(fēng)格。 他對后世影響很大。 康熙皇帝也受到他的影響。 他所寫的《五和賦》詩以行書為主,夾雜草書,清新秀美。 ,寬闊舒適。
“放鶴亭”匾額下刻有“鶴舞頌”
五和府部分
云林禪寺
有一次,康熙游覽杭州靈隱寺,寺里的長老請康熙題字。 康熙同意了,本來想題題“靈隱寺”四個字。 當(dāng)然,當(dāng)時用繁體字寫的是“靈隱寺”。 結(jié)果康熙無意中把“令”字頭的“雨”字頭寫得很大,這下可就麻煩了!
康熙的寵臣高士奇立即出手相救,說道:“這座寺廟天上有云,地上有樹林,景色真美!” 風(fēng)景也很美! 康熙一聽,立刻明白了,寫下了“云林禪寺”四個大字。 明明叫靈隱寺,牌匾卻寫著“云林寺”。 即使現(xiàn)在,當(dāng)你去靈隱寺、靈隱天王殿前,你仍然可以看到康熙皇帝所犯的錯誤。
蘭亭
小蘭亭是一座四角碑亭,石碑上有康熙皇帝親書的“蘭亭”二字。
蘭亭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圣地。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,王羲之邀請四十多位名人、文人墨客齊聚蘭亭行禮,進(jìn)行雅俗的飲水飲酒禮。
蘭亭周圍群山高聳,林竹茂盛,淺溪潺潺,清靜幽雅。 布局以蜿蜒的水杯為中心,周圍有艾池、艾池亭、六七亭、小欖亭、玉碑亭、墨花亭、右君殿等精致古樸的建筑。 是不可多得的園林杰作。 小蘭亭內(nèi),留有康熙皇帝的御筆“蘭亭”二字。
各個年齡段的老師
北京夫子廟大成殿
大成殿是北京孔廟的主體建筑,也是祭祀孔子的正殿。 康熙帝善于書法,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曾在此題寫“千古之師”匾額。 “萬世之師”這句話出自金葛洪的《神仙傳》:“老子豈非天地所定,萬民之榜樣也?故莊周弟子,無不以老子為宗”。 意思是孔子是后世的老師和榜樣。 這句話出自《論語·為政》:“溫故知新,可以為師”。 學(xué)者們云:“教人有才,導(dǎo)人以德,可以為師;不厭學(xué),孜孜不倦地教書,可以為榜樣。”
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“千古之師”匾額
沒做什么
故宮交泰殿內(nèi)的“無為”匾額為康熙皇帝親筆題寫
“無為”匾額的意思是“無為而治”。 這是康熙皇帝的御書。 意思是他希望子孫后代能夠以德治國,實(shí)行仁政,以實(shí)現(xiàn)國家的長治久安。 “無為”匾額上的內(nèi)容是道教思想的體現(xiàn)。 老子說:“道總是無為而不為”。 又曰:“圣人無為而行,無為而教?!?題名“無為”,意在告誡皇帝要順應(yīng)天道,體恤民情,與民息息相關(guān)。 今天,它意味著構(gòu)建和諧社會。
祝福
恭王府花園內(nèi)的康熙皇帝親筆“福”字碑
北京恭王府花園里有一塊石碑。 一進(jìn)花園,就有一塊寫著“福”字的牌位。 此碑上的“?!弊譃榭滴趸实鬯鶗?據(jù)說,康熙十二年,孝莊太后六十大壽即將來臨。 不料她舊病復(fù)發(fā),太醫(yī)們也束手無策。 無奈之下,康熙帝得知古有祈福延年的說法,于是決定為祖母祈福,沐浴。 齋戒三天,一口氣寫完一個“?!弊?,蓋上“康熙御筆之寶”印章。
孝莊太后得到“?!弊趾?,就把它掛在床頭,每天對著、摸著。 她的舊病奇跡般地痊愈了。 為了讓“?!弊钟肋h(yuǎn)流傳下去,康熙皇帝命人將其抄在一整塊白玉上,成為皇家珍寶。 這就是“福字碑”的由來。
德行無名
無錫太伯廟上有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匾額:“大德無名”。 “至德”一詞源于孔子對泰伯的稱贊。 他尋遍了世間一切能找到的詞語,聽過無數(shù)普通人的贊美,卻找不到任何對泰伯的贊美。 這位圣人只能用“圓滿德行”二字來形容他對塔博爾的尊敬。 康熙皇帝到泰伯廟祭祀時,用孔子的“德”字來贊揚(yáng)泰伯。
康熙御筆“大德無名”
花港觀魚
花港觀魚是以花、港、魚為特色的風(fēng)景區(qū)。 西湖十景之一。 康熙三十八年,玄夜皇帝游覽西湖。 他照例寫下了花港觀魚的景色,并在魚池旁刻了石碑。 碑上繁體“魚”字下的四個點(diǎn)改為三個點(diǎn),少了一個點(diǎn)。 這也是著名的錯別字之一。 后來,乾隆下江南游覽西湖時,也曾在碑的背面題詩。
據(jù)說,關(guān)于“魚”字還有一個傳說,是康熙“故意弄錯”的。 原來,康熙信仰佛教,生活過得很好,被稱為“佛”、“善人”。 他在題字時,認(rèn)為“魚”字下面有四個點(diǎn)不好,因?yàn)樵谂f時代,四個點(diǎn)代表“火”,魚被火烤了,還能活嗎? 看魚不是去餐館做魚。 看魚就是看魚兒在花港里快樂地游來游去,所以我故意少寫了一點(diǎn)——三個點(diǎn)變成了“水”,這樣魚兒就可以在湖里游來游去,自由自在地生活了。 。
雍正御筆碑匾
雍正是一位獨(dú)特的皇帝。 他卓越的才華、堅強(qiáng)的性格、傳奇的政治生涯都令人驚嘆。 縱觀雍正現(xiàn)存的墨跡,可見他的書法是借鑒了趙孟俯、董其昌的方法。 行文流暢嫻熟,飄逸有力,行文快速有序,氣韻十足。 這在歷代皇帝的書法中都是罕見的。
還沒有活人
曲阜孔府孔廟內(nèi)有一塊匾額,上書“民未生”。 此匾為清朝皇帝愛新覺羅胤禎于雍正三年所書。
雍正皇帝親賜孔府匾額,上書“圣民尚未存在”,也表達(dá)了他對孔子的尊重。 “民未有”這句話的由來,可以追溯到孟子對孔子的評價。 孟子說:“自有人類以來,沒有像孔子這樣的人?!?這就是說,自有人類以來,還沒有出現(xiàn)像孔子這樣的圣人。
中正仁和
養(yǎng)心殿“中正仁和”匾額,雍正皇帝親筆題寫
清雍正以來,宮殿由干清宮遷至養(yǎng)心宮。 養(yǎng)心殿內(nèi)匾額“中正仁和”,寓意皇帝應(yīng)該溫和、正直、仁慈、和諧。 這是皇帝對自己行為準(zhǔn)則的高要求。
勤勞賢惠
養(yǎng)心堂新光閣“勤政友賢”匾額,為雍正皇帝御書
這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對自己提出的“盡職盡責(zé)、勤政愛民”的要求。 心光閣位于養(yǎng)心殿內(nèi)。 “勤親親賢”匾額體現(xiàn)了皇帝對自己的嚴(yán)格要求、嚴(yán)以律己、嚴(yán)以律己。
牙科策略
雍正匾額“建雅微祿”
“建雅偉略”四個字,為雍正皇帝所書。 其規(guī)模巨大,極為壯觀。 匾額中部上方有“雍正御筆之寶”大印。 馮琰《封氏聞見錄》卷五載:“軍前大旗曰雅旗,出軍時有建牙之事。犧牲旗幟)”。 古代,將軍出征,立軍旗。 謂之“筑牙”,軍事將領(lǐng)出征時也稱其為“筑牙”。 《劍崖微略》歌頌了武術(shù)的偉大和謀略的深度。
覺圣寺奉圣旨而建
大中寺原名覺圣寺,位于海淀區(qū)北三環(huán)聯(lián)想橋北側(cè)。 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。 至今,大鐘寺前的山門上方,仍高懸著一塊青石牌匾。 這塊方形石匾是由整塊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。 匾額周圍浮雕著九條五爪飛龍。 龍身盤繞,姿態(tài)敏捷,須發(fā)飄逸。 龍身周圍雕刻著旋云和火焰珠。 云龍紋內(nèi)浮雕蓮花紋。 龍身兩鉤上刻有“建覺圣寺諭旨”五個大楷書字。 這五個大字也被認(rèn)為是雍正皇帝的御筆。 書法字體碩大,字口含金,字體端莊,用筆犀利細(xì)致,足見書寫者的虔誠。
宗風(fēng)真經(jīng)
雍正御筆匾“總豐真脈”
西園介莊祿寺,簡稱西園寺,位于蘇州城西閶門外。 寺院中山門正門上有一塊“宗風(fēng)真脈”的金色四字匾額,為清雍正皇帝御筆。 兩側(cè)對聯(lián):“發(fā)菩提心,解脫一切眾生痛苦,得正法,傳十方妙音。” 這是元代薛繼山所著《華嚴(yán)經(jīng)》中的詩句。
山門殿正門
克貢牧長
雍正皇帝御書“克公牧長”匾額
直隸總督府是直隸總督府,是清代直隸省的最高軍政長官。 大堂內(nèi)部布局按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時的樣子復(fù)原。 進(jìn)入大堂,讓人感覺莊嚴(yán)肅穆。 中心上方懸掛著一塊牌匾,上面寫著“柯公主任牧師”。 據(jù)說,這也是雍正皇帝為表彰直隸總督唐知鈺勤儉節(jié)約而寫的。
永恒的榮耀
大雄寶殿的雍正御匾上寫著“萬世榮光”
廣勝寺上殿大雄寶殿內(nèi),釋迦牟尼佛像中上部懸有“六龍二珠匾”,上書“光輝永恒”四個大字。 上為“貴司菊花月”,下為“皇四子與碩雍親王書敬書”。 這是清朝雍正皇帝登基前所書,人們稱其為“雍正匾”。
乾隆御筆碑
乾隆的書法是從學(xué)習(xí)趙孟俯開始的。 他親自欣賞趙孟俯的書法,欣賞并親自練習(xí)。 他每到一處風(fēng)景名勝,就寫詩記錄所見所聞,并在石頭上刻下御書。 他的書法圓潤優(yōu)美,在宮殿、皇家園林、古跡、寺廟等處幾乎隨處可見他的墨跡。至今我國還有許多乾隆皇帝的御碑。 擅長書法的名聲廣為流傳。
健機(jī)碎友
太和殿正中的匾額“建基隨佑”為乾隆皇帝親筆題寫。
這塊牌匾懸掛在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的正中央。 所謂“建吉遂佑”,就是說皇帝要堅持天道,服從民意,以正法治國。 “吉”是屋頂?shù)募沽?,建吉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治國方略。 隨是遵行的意思,有是道、法的意思。 這塊牌匾懸掛在太和殿內(nèi),闡釋了歷代皇室治國理政的理想。 乾隆皇帝站在這塊方匾下,每天抬頭仰望,自然有一種對天下的使命感。
云芝去世
中和殿內(nèi)匾額“云之絕中”為乾隆皇帝親筆題寫。
過了太和殿,就到了中和殿。 中和殿上掛有“云志絕中”匾額。 《尚書》云:“人心唯險,道心小,精一,云志絕中出”。 這就是云之絕種的由來。 意思是舜帝告誡大禹,人心險惡難測,道心微妙難解。 只有一心一意、誠心維護(hù)正義,才能治理好國家。 “云”是誠實(shí)的意思。
建佑基皇帝
保和殿的匾額“皇建筑有極”是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。
前朝三大殿中最后一個是保和殿。 保和殿內(nèi)有乾隆親書的“皇建筑極”匾。 所謂皇建有其極端,是指皇帝為天下制定和確立的最高原則。 意思就是強(qiáng)調(diào)皇權(quán)。
三溪堂
養(yǎng)心殿西光閣旁有乾隆皇帝親書的“三喜堂”匾額。
養(yǎng)心殿西暖閣旁,有一間幾平方米的小房間,因皇帝常在此把玩自己最喜愛的三幅書法名著,被皇帝賜名“三喜堂”,故名。 三個愿望:一是王羲之的《快雪清領(lǐng)》,一是王獻(xiàn)之的《中秋領(lǐng)帶》,一是王羲之的《博遠(yuǎn)領(lǐng)帶》。 這三件寶貝是他一生的摯愛,他一直把玩著它們。 三溪這個名字還包含了周敦如“圣人希天,圣人希圣人,士人希賢人”的寓意,激勵自己不斷進(jìn)取,提高自己的修為,進(jìn)入更高的境界。
竹泉
中國歷史上,清朝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江南,隱姓埋名地私下采訪,體察民情,成為后人稱贊的典范。 沂蒙山深處有一個小村莊。 據(jù)說,當(dāng)時只有幾十戶人家。 幸運(yùn)的是,乾隆巡視村莊,發(fā)現(xiàn)這里有一處長泉。 糧食豐收,人民安居樂業(yè),乾隆皇帝即刻題寫“竹泉”二字,立碑立碑。 此后,該村更名為竹泉村,成為一處風(fēng)水寶地。
紫色的空氣來自東方
鳳凰樓上有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“紫氣東來”匾額
沉陽故宮是繼北京故宮之后中國現(xiàn)存最完整的皇宮建筑。 它在建筑藝術(shù)方面繼承了中國古代建筑的傳統(tǒng),融合了漢族、滿族、蒙古族的建筑藝術(shù)。 是很有特色的。 沉陽故宮鳳凰樓上,有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“紫氣東來”匾額,寓意吉祥。
十分有趣
蘇州獅子林里有一座真曲亭。 “真曲”二字相傳是乾隆皇帝御筆所書。 乾隆六次下江南,每次都到蘇州獅子林游覽。 1765年游覽獅子林時,他激動不已,讓隨從準(zhǔn)備了一塊硯臺,并寫下了“多么有趣”四個字。 這時,給乾隆當(dāng)導(dǎo)游的第一學(xué)士黃熙看到“好有趣”三個字,覺得有點(diǎn)俗氣,于是說道:“御筆萬歲,我是身無分文,我也身無分文,請皇上賞賜你一個中間的“你”字,做奴隸吧! 乾隆明白他的用意,于是賞賜他一個游子二字,遂成為“鎮(zhèn)曲”二字。 乾隆走后,園主在此建亭,取名“鎮(zhèn)渠”。
歷下亭
乾隆御書“歷下亭”紅底金字匾額
歷下亭是濟(jì)南著名的樓閣之一。 因南臨驪山(千佛山),故名歷下亭,又名古黎亭。 亭子中空,四周有木欄桿。 亭內(nèi)設(shè)有石蓮花桌、石凳,供游人休息。 閣二樓檐下懸有乾隆皇帝親書的紅底金匾“歷下閣”。
四知書店
乾隆“四識書屋”匾額
四知書店位于承德丹波避暑山莊精誠殿后面。 始建于康熙五十年(1711年)。 當(dāng)時康熙皇帝題寫了“一清曠”匾額,懸掛于內(nèi)檐。 乾隆皇帝覺得外檐無匾額,于是于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題匾“四識圖書館”。 從此,這里就被稱為四知書店。 “四知”取《易經(jīng)·系辭》中“君子知微、明、柔、剛,為萬夫之望”之意。 這句話乾隆皇帝非常欣賞,表達(dá)了他剛?cè)嵯酀?jì)、仁慈與力量并存的能力。 治理策略。
番禺慈云
乾隆原著《梵宇辭云》
惠山寺,位于惠山修張街(今惠山直街與橫街交匯處),始建于南北朝,距今已有1500多年。 乾隆六次游惠山,曾在沁園惠山寺、珠鹿山房歇息。 他寫了很多詩詞,題寫了很多匾額和對聯(lián),甚至還專門題寫了“惠山寺”。 其中正殿上刻有“梵宇慈云”的金匾也是乾隆真跡。
令易樹德
乾隆皇帝親筆題匾“靈異樹德”
紫禁城后半部的東西兩側(cè),均衡分布著十二座宮殿,稱為東六宮、西六宮。 各宮中居住的妃嬪,都有一定數(shù)量的太監(jiān)和宮女侍奉。 乾隆皇帝在位時,曾在東西六宮各題匾額。 永壽宮念《靈異書德》。 “淑德”指的是美麗的容貌和風(fēng)采,寄托了皇帝對后宮佳麗的美好憧憬。 !
Copyright ? 2012-2024 云木匾額制作廠 版權(quán)所有 備案號:滇ICP備2023015682號